
Facebook專頁已逐漸取代門市或電視廣告,成為潛在顧客接觸品牌的最前線!無論你是剛開設專頁的老闆,或是正替公司經營社交媒體的小編,除了發佈推廣資訊,想必都希望利用這個平台增加與粉絲的互動,建立品牌形象。漸漸發覺留言數目偏少?專頁內容開始變得單一沉悶?以下三個小撇步或者可以助你打破困局!
善用多圖片(Multi-photo)
當要處理繁複資訊,如活動宣傳、產品或服務簡介時,一張圖片未必能夠將所有訊息清晰表達。而圖片文字愈多,亦較大機會受到Facebook設定的20%文字覆蓋率(Text Overlay)的限制,從而降低觸及率。此時多圖片格式就可以突破文字限制,同時突出廣告訊息!你可以將資訊簡化成數個重點,放置在多張圖片裡,並配以適當圖像、相片及說明,吸引受眾點擊圖片,繼而逐點消化理解
常見的多圖片格式有「 1+3 」,由一張大長方圖加三張小正方圖組成,普遍用於介紹產品或服務及其幾項特點,讓受眾一目了然;亦可使用如「田」字般排列方式的「2×2,即四張正方形圖片,用作介紹四種不同的服務或產品特點。只要巧妙利用不同格式變化,再配合圖片設計和訊息,就能令粉絲感到有新鮮感之餘,提高Facebook互動和點擊率。
解說短片(Explainer Video)
短片製作已經成為社交媒體的主流,不少品牌都傾向將冷冰冰的長篇資訊圖像化,以簡明扼要的解說短片(Explainer Video)的方式呈現在客戶眼前,以動態圖像、簡單列點的訊息,配合旁白製作成短片與粉絲分享。這不但能夠拉近與粉絲的距離,建立親切形象,易讀且實用性高的資訊亦令他們更樂意將帖文轉發給親友,提高自然觸及人數(Organic Reach)。
2019年影片營銷趨勢調查發現,不多於1分鐘的社交媒體影片最能夠引起受眾留意,而過半受訪企業更認為,30-60秒是最佳影片長度。他們表示,在上傳解說短片後,轉化率(Conversion Rate)比過往提升超過15%,反應令人鼓舞。
要製作適合社交平台大眾的短片,除了要清楚明白自己「想講咩」,例如服務特點、技術背後原理等,同時亦要從受眾角度出發,以他們能夠理解的文字及語氣設計短片內容。你可以在構思時,將受眾具像化(Personalized),列出受眾的喜好、習慣、生活背景等特質,再調整短片內容。
長影片(Long Video)
承上文,那是否代表超過一分鐘的長影片就沒有人觀看?未必。其實只要影片內容與目標群眾息息相關,訊息清晰易明不冗長,長影片反而可以有更大創作空間,來表達較深入的廣告訊息。高質素製作的畫面構圖、聲效等,亦是令更多人「看到尾」的因素,提高觀眾續看率(Audience Retention)。要注意的是,由於受眾每日接觸的帖文平均數以百計,當他們在瀏覽動態時報(News Feed)時,影片的首三秒是否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,可以說是影片成效的關鍵因素。
某些品牌為了進一步提升互動率,都會邀請及贊助一些網絡紅人(KOL),就著指定題材或產品,以KOL的個人風格拍攝及製作影片。這些影片大多不以硬銷(Hard-Selling)為主,在迎合追隨者(Followers)口味的同時,滲入品牌訊息,令不少受眾明明知道是廣告,仍願意看畢整條影片,令他們對品牌的好感和信任度均同時增加。
作為Facebook專頁管理者,可以因應預算,考慮自行製作影片或邀請粉絲喜愛的專頁及網紅進行宣傳推廣。MWI團隊有豐富數碼營銷及社交媒體經驗,如果你對Facebook互動有任何疑問,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絡!
📖延伸閱讀:【KOL Marketing】KOL 網紅對品牌形象和宣傳有冇幫助?
📖延伸閱讀:想做網上廣告增加曝光率?Google廣告 v.s. Facebook廣告大比併!
發佈留言